看“川超”联赛如何激活绵阳高质量发展新脉搏

11月9日,绵阳九洲长虹队客场迎战德阳重装队比赛中,绵阳队球员门前争顶。 记者 陈冬冬 摄
11月23日,三台县体育场,2025/2026四川省城市足球联赛(以下简称“川超”)绵阳赛区收官之战,让热浪与激情撞了个满怀!
当涪城、游仙、江油等9个县(市、区)的主题花车缓缓驶入绿茵场,多彩绵阳的印记引得观众阵阵喝彩;当开球嘉宾站在球场中圈,绵阳和阿坝的情谊就像九绵高速一样坦荡通透;当50对新人身着盛装携手走来,集体婚礼的浪漫因子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;当川北5支球队的巨型Tifo(看台拼图)在体育场中间骤然展开,壮阔图景瞬间点燃全场激情——这一刻,“川超”联赛于绵阳而言,早已不是单纯的竞技赛事,而是承载城市梦想、撬动发展格局的“超级引擎”,是让历史古城与现代新城双向奔赴的生动注脚。
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,绵阳借“川超”之翼振翅高飞,既激活了全域发展的内生动力,又向全省乃至全国递出了一张“既有硬核实力,又有温度情怀”的城市名片,让“办一次赛,兴一座城”的愿景,化作城市能级跃升的鲜活实践。
赛事赋能
全域融合的“发展热引擎”
“‘川超’对绵阳来说,从来不止于绿茵场上的胜负。”这是每一位绵阳人切身的感受。纵观2个多月的赛事,“川超”绵阳赛区始终坚持以体育为支点,撬动经济、文旅、基建、民生等全方位升级,绘就出一幅“赛事引领、全域联动、长效赋能”的生态发展格局,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。
首先是全域消费市场实现量级新突破。绵阳创新构建“赛事+消费”闭环,将一张球票转化为撬动千亿消费市场的杠杆。搭建“川超”专属消费市集,开展绵阳美食和名优特产品走进“川超”客场活动,组织百余种绵阳好物和特色美食亮相川超,联动支付宝、高德等平台推出消费券与消费地图,打造200余个全城第二观赛点,举办“乐享‘川超’ 当燃绵阳”、肥肠美食节、蝉躁音乐派对、国际汽车展等融合促消费活动50余场;联动近400家商户让利,以一张票根联动文商旅体展,让赛场激情延伸至商圈、餐厅、市集,形成“一票通行、全程有礼”的消费热潮,累计带动综合消费达3亿元,让体育热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量。这种“赛事引流、消费变现”的模式,不仅激活了本地消费潜力,还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城市消费升级样本。
其次是文旅体融合方面。绵阳以“川超”为纽带,打破地域壁垒,让“跟着‘川超’游绵阳”成为新风尚。赛事期间,凭工作证或门票可享受绵阳所有A级旅游景区首道门票免费政策,李白故居的诗韵、九皇山的云海、平武报恩寺的古建,都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,景区游客量与收入双双飙升。
更令人称道的是跨城联动的深度拓展:与德阳的“科技重装德比”上,无人机方阵串联起三星堆的神秘与李白文化的浪漫,诉说着“古蜀同源、科技同行”的兄弟情谊;客场对阵甘孜时,“乐享‘川超’ 当燃绵阳”特色展区惊艳亮相,绵阳米粉、江油肥肠等好物走进川西;与阿坝的双向免票互动,架起了民族地区文旅互通的暖心“桥梁”。这种“以赛为媒、客源互送、资源共享”的模式,让“川超”成为推动四川全域旅游一体化的重要纽带,而绵阳,正是这一联动格局中的核心枢纽。
“川超”还带来了城市基建与民生福祉的“双向飞跃”。为了承接“川超”赛事,绵阳升级改造了体育场馆,完善城乡体育设施布局——这些硬件升级不仅满足了赛事需求,而且让市民共享发展红利。从赛场周边交通的优化升级到公共服务的提质增效,从志愿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到城市治理能力的持续提升,改变早已渗透城市肌理。
如今的绵阳,街头巷尾可见运动的身影,公共服务更显贴心周到,“赛事红利”正转化为全民共享的民生福祉,为城市长远发展筑牢坚实基础。
形象输出
科技人文共生的“城市新名片”
“川超”赛场,是绵阳向外界展示综合实力的重要窗口。从网络上爆火的绵阳首个主场开球仪式,到其他地市州忙着“抄作业”的区县拉拉队,再到收官之战感动无数网友的巨型Tifo,绵阳无一不在打破外界对西部城市的传统认知,勾勒出“硬核科技与深厚人文共生、历史底蕴与青春活力并存”的立体城市形象。
作为中国科技城,绵阳将“科技基因”深度融入赛事全程:“川超”首个主场开球仪式,无人驾驶公交车稳稳驶来,长虹机器人灵活互动,“机器狼”迈着矫健的步伐惊艳亮相。这些本土科研成果实现“从实验室到赛场”的场景转化,让观众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;4次主场的开球嘉宾中,科研工作者的身影占主流,他们的开球承载的是这座城市科技传承的重量,也向外界传递出绵阳科技报国的初心与担当。球队的命名也别有“玄机”:“绵阳九洲长虹队”既彰显了本土科技龙头企业的实力,更谐音“九州长红”,寓意绵阳科技产业星耀九州、产业报国的使命追求。
从神舟飞天到嫦娥探月,从国产大飞机到“九三”阅兵,大国重器上的“绵阳制造”,让这片绿茵场成为展现国家科技实力的微观缩影。
10月25日晚,与广元剑门雄关队的比赛现场,开场表演《郪风唐韵》惊艳亮相,盛唐气象扑面而来,“火凤凰”造型一出现便引发全场共鸣;涪城拉拉队身着非遗“川剧盔头”助威,三台剪纸生肖足球、绵阳米粉等特色亮相赛场,让非遗文化与地方风味走进大众视野;安州“温泉帅哥天团”、盐亭“天蚕宝宝”、北川羌族姑娘、平武白羽毛的助威队伍各具特色,展现了绵阳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与凝聚力。
绵阳将2200余年建城史沉淀的文化基因化作赛场内外的生动展示。这种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的表达,既彰显了绵阳的文化自信,更让外界感受到一座尊重历史、传承根脉的城市温度。
精神共生
敢拼善为的“城市新品格”
“这样的绵阳,你怎能不爱!”这是一位网友在总结绵阳主场展演活动时的一句感言。
事实上,“川超”赛事的竞技内核,与绵阳“创新实干、开放包容、担当奉献、追求卓越”的城市精神始终高度契合。在赛场拼搏与城市发展的双向互动中,城市精神被赋予鲜活的时代内涵,成为激励绵阳儿女不断前行的精神旗帜。
绿茵场上,绵阳九洲长虹队的球员们涵盖“00后”小将与“80后”老将,身份遍及教师、青训员、高校学生。他们因热爱集结,在赛场上奋勇争先、顽强拼搏。10月7日,绵阳队主场迎战德阳队,面对率先进球的强大对手,绵阳队始终没有放弃,在最后的补时阶段成功逼平德阳队,用汗水向全场球迷诠释了“不抛弃、不放弃”的体育精神。
赛场之外,这种拼搏精神也早已融入绵阳的城市血脉:从科技城建设的持续突破到产业升级的弯道超车,从文旅体融合的创新实践到城市治理的精细优化,绵阳人将赛场上的拼劲,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干劲。
更重要的是,绵阳在“川超”赛事中完美诠释了“在传承中创新、在创新中发展”的城市智慧。一方面,通过两弹元勋后人开球、传统非遗展演等形式,传承科技报国的红色基因与千年文脉;另一方面,以“赛事+音乐”“赛事+市集”“赛事+展会”的创新模式,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碰撞融合,更推出MYBA(绵阳篮球超级联赛)等本土赛事IP,形成“以赛兴城”的长效机制。
这种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,让绵阳既坚守城市根脉,又不断开拓发展新路径。从科技成果的迭代升级到文化IP的持续焕新,从城市治理的守正创新到民生服务的优化升级,传承创新的精神让绵阳始终保持蓬勃生机,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。
当绿茵场的哨声远去,沉淀下的是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、更加鲜明的城市品牌、更加凝聚的精神力量。绵阳将继续以“川超”为起点,放大“赛事+”效应,让体育精神融入城市血脉,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市民,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,向外界展现中国科技城的无限可能! (记者 任露潇)





